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制作方法
【專利摘要】本發(fā)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其特征在于,包括基底和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;所述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設置于基底上;所述基底采用導電玻璃和透明紙,所述透明紙粘貼于所述導電玻璃上。
【專利說明】
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
技術領域
[0001] 本發(fā)明涉及電子元件領域,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。
【背景技術】
[0002] 隨著人類對于能源問題與生態(tài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日益關注,新興的能源存儲與轉換系 統(tǒng)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。新型發(fā)光發(fā)光二極管作為一種能源存儲系統(tǒng),在某些方面上彌補 了鋰離子電池和傳統(tǒng)介電質電容的缺點。
[0003] 然而,相關技術中采用的二極管體積不夠小巧,造成使用不便。
【發(fā)明內容】
[0004] 本發(fā)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以解決上述技術問 題。
[0005] 本發(fā)明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包括基底和 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;所述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設置于基底上;所述基底采用導電玻璃和透明紙,所 述透明紙粘貼于所述導電玻璃上。
[0006] 本發(fā)明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結構設 置合理,從而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。
【附圖說明】
[0007]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,示出了符合本發(fā)明的實施 例,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(fā)明的原理。
[0008] 圖1是本發(fā)明的結構示意圖。
[0009] 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透 明紙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。
[0010] 其中:1-基底,2-透明紙,3-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。
【具體實施方式】
[0011] 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,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。下面的描述涉及 附圖時,除非另有表示,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。以下示例性實施例 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發(fā)明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。相反,它們僅是與如所附 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、本發(fā)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。
[0012] 在本申請的描述中,需要說明的是,除非另有規(guī)定和限定,術語"安裝"、"相連"、 "連接"應做廣義理解,例如,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,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,可 以是直接相連,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,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,可以根據 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的具體含義。
[0013]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發(fā)明作進一步描述。
[0014] 應用場景1
[0015] 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如 圖1所示,包括基底1和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3;所述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3設置于基底1上;所述基底1 采用導電玻璃和透明紙2,所述透明紙2粘貼于所述導電玻璃上。
[0016] 本發(fā)明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結構設 置合理,從而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。
[0017]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中分布著納米氫化碳化硅顆粒。
[0018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和所述導電玻璃的尺寸相匹配。
[0019] 優(yōu)選地,所述導電玻璃的長、寬和厚度分別為5cm、5cm和lcm。
[0020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的厚度為1~2mm,長2cm,寬4cm。
[0021] 優(yōu)選地,所述基底還可以采用不銹鋼和ΙΤ0玻璃為基底,不銹鋼和ΙΤ0玻璃基底的 大小完全相同,均為5cmX 3cmX0.5cm,使用丙酮原液超聲清洗30min,再使用電阻率為 18.25ΜΩ的超純水和90%的乙醇溶液混合后超聲清洗30min,使用氮氣吹干,置于防塵和吸 水的干燥器中備用。
[0022] 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透 明紙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。參照圖2,所述透明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:
[0023] S1,制備分散漿料溶液:在50mg漿料中添加200ml的蒸餾水,用高速攪拌機以8000 ~10000rpm/min的轉速下攪拌5min,得到分散衆(zhòng)料溶液;
[0024] S2,制備TEMPO氧化漿:用超純水分別溶解10mg氯化鈉和5mg TEMPO催化劑,倒入分 散漿料溶液中,在50~lOOOKPa負壓下攪拌2min得到混合漿料溶液;使用經過拉伸的滴管逐 滴滴加次氯酸鈉進入混合漿料溶液中反應30min;使用超純水清洗上述經過反應的混合漿 料溶液得到潔凈漿料,取2ml潔凈漿料用超純水配置0.5 %~2.0 %漿濃TEMPO氧化漿;將氧 化漿經過微射流機以3000psi的壓力做均質處理,得到凝膠狀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, 將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放在4~10°C的條件下貯藏;
[0025] S3,制備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:稱取5~7mg尿素和5~6m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入 93~95ml超純水中使用超聲分散30min,取碳納米管80.0 mg,加入上述溶液中超聲30min,取 出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,調節(jié)溫度至30~45°C,攪拌速度為5000~8000rpm/min,加入兩個 磁轉子,加入3~5mg氯化鈉,邊攪拌邊向其中加入AgCl溶液,反應lh得到碳納米管銀抗菌原 液;
[0026] S4,制備NFC分散體與木材纖維混合液:將步驟S1中制得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 體使用蒸餾水將其稀釋至〇. lwt%,然后放置在磁力攪拌器中以1000rpm/min速度攪拌 30min;將干度為15. Owt%漂白硫酸鹽針葉木漿加水稀釋至1 %,充分攪拌使絮聚的纖維充 分分散;將〇. lwt%NFC分散體與lwt%的木材纖維混合攪拌10min后備用;
[0027] S5,透明紙成型:取2ml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200ml凝膠狀納米纖維絲纖維素分 散體混合形成混合溶液,將上述混合液置于塑料袋中抽真空,在氮氣的保護下使用13Csy射 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行輻射,將經過輻射后的混合溶液倒入到布氏漏斗中過濾,形成 一層很薄濕的NFC層,重復兩次13Cs γ射線輻射照射和過濾過程,形成NFC層雙層結構,將該 雙層結構使用吸濕紙吸去其多于水分,使水分含量保持在5%~6%之間;最后,將上述NFC 雙層紙放置到壓榨機中以500~4000Pa的壓力對透明紙進行壓榨干燥。
[0028] 經過上述步驟的系列處理加工,制成了 一種具有抗菌性能的透明紙。采用Lambda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并參照國際標準對通過本發(fā)明的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備而成的透明 紙進行光透射率和抗菌性能的對比分析,經過分析發(fā)現,本實施制備的透明紙光透射率為 80~97.65%,且表現出對優(yōu)異的抗菌性能。
[0029] 優(yōu)選地,步驟S1中的各個反應溫度為23~27°C;0.5%~2.0%漿濃TEMPO氧化漿 的pH值為8~15。
[0030] 優(yōu)選地,步驟S3中,在布氏漏斗放置的濾紙的直徑為70~90mm,濾紙的數量為2~3 張,在濾紙上還放置有1~2張直徑為90mm,孔徑為0.65微米的PVDF濾膜。
[0031] 實驗測試:
[0032] (1)抗菌性能測試:采用吸光度法,檢測透明紙對大腸桿菌和霉菌的抑菌效果。結 果如表1和表2所不。
[0033] 表1透明紙對大腸桿菌的抑菌的吸光度值
[0035] 試驗表明,添加了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使用13Cs γ射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 行輻射照射后制成的透明紙,具有優(yōu)異的抗大腸桿菌性能,在經過480h試驗后,其抑菌的效 果和開始的lh沒有明顯差別。
[0036] 采用吸光度法,檢測透明紙對霉菌的抑菌效果。結果如表2所示。
[0037] 表2透明紙對霉菌的抑菌的吸光度值
[0039]試驗表明,添加了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使用13Cs γ射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 行輻射照射后制成的透明紙,具有優(yōu)異的抗霉菌性能,在經過480h試驗后,其抑菌的效果和 開始的lh沒有明顯差別。
[0040] (2)光吸收效率的測試
[0041] 將透明紙粘貼于玻璃基底上,通過光學檢測平臺測定其光吸收效率。將入射光與 透明紙表面垂直的角度設定為90°,將從透射光的強度達到最高強度的5%時開始計算散射 角度。將一束直徑為〇 .5cm,波長為500nm的紅色激光照射透明紙,激光通過透明紙后,于背 景中形成了直徑為25.6cm的光圈。將上述光線垂直照射于粘貼有透明紙的玻璃基底上,其 對光線吸收率達到80~97.65%。
[0042] (3)拉伸強度測試
[0043] 通過拉伸壓縮試驗,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備而成的透明紙具有很好的拉伸 強度(60~72MPa)和優(yōu)異的延展性能(延伸率為45~50%),是相關技術中常用的普通再生 纖維素膜的13~18倍。
[0044] 實驗結果表明:該透明紙具有優(yōu)異的抗菌性能、良好的透光率和有益的拉伸性能, 采用該透明紙制成的發(fā)光二極管的透光率大為增強。
[0045] 應用場景2
[0046] 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如 圖1所示,包括基底1和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3;所述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3設置于基底1上;所述基底1 采用導電玻璃和透明紙2,所述透明紙2粘貼于所述導電玻璃上。
[0047] 本發(fā)明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結構設 置合理,從而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。
[0048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中分布著納米氫化碳化硅顆粒。
[0049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和所述導電玻璃的尺寸相匹配。
[0050] 優(yōu)選地,所述導電玻璃的長、寬和厚度分別為5cm、5cm和1 cm。
[0051 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的厚度為1~2mm,長2cm,寬4cm。
[0052] 優(yōu)選地,所述基底還可以采用不銹鋼和ΙΤ0玻璃為基底,不銹鋼和ΙΤ0玻璃基底的 大小完全相同,均為5cmX 3cmX0.5cm,使用丙酮原液超聲清洗30min,再使用電阻率為 18.25ΜΩ的超純水和90%的乙醇溶液混合后超聲清洗30min,使用氮氣吹干,置于防塵和吸 水的干燥器中備用。
[0053]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透 明紙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。參照圖2,所述透明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:
[0054] S1,制備分散漿料溶液:在50mg漿料中添加200ml的蒸餾水,用高速攪拌機以8000 ~10000rpm/min的轉速下攪拌5min,得到分散衆(zhòng)料溶液;
[0055] S2,制備TEMPO氧化漿:用超純水分別溶解10mg氯化鈉和5mg TEMPO催化劑,倒入分 散漿料溶液中,在50~lOOOKPa負壓下攪拌2min得到混合漿料溶液;使用經過拉伸的滴管逐 滴滴加次氯酸鈉進入混合漿料溶液中反應30min;使用超純水清洗上述經過反應的混合漿 料溶液得到潔凈漿料,取2ml潔凈漿料用超純水配置0.5 %~2.0 %漿濃TEMPO氧化漿;將氧 化漿經過微射流機以3000psi的壓力做均質處理,得到凝膠狀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, 將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放在4~10°C的條件下貯藏;
[0056] S3,制備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:稱取5~7mg尿素和5~6m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入 93~95ml超純水中使用超聲分散30min,取碳納米管80.0 mg,加入上述溶液中超聲30min,取 出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,調節(jié)溫度至30~45°C,攪拌速度為5000~8000rpm/min,加入兩個 磁轉子,加入3~5mg氯化鈉,邊攪拌邊向其中加入AgCl溶液,反應lh得到碳納米管銀抗菌原 液;
[0057] S4,制備NFC分散體與木材纖維混合液:將步驟S1中制得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 體使用蒸餾水將其稀釋至〇. lwt%,然后放置在磁力攪拌器中以1000rpm/min速度攪拌 30min;將干度為15. Owt%漂白硫酸鹽針葉木漿加水稀釋至1 %,充分攪拌使絮聚的纖維充 分分散;將o. lwt%NFC分散體與lwt%的木材纖維混合攪拌lOmin后備用;
[0058] S5,透明紙成型:取2ml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200ml凝膠狀納米纖維絲纖維素分 散體混合形成混合溶液,將上述混合液置于塑料袋中抽真空,在氮氣的保護下使用13Csy射 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行輻射,將經過輻射后的混合溶液倒入到布氏漏斗中過濾,形成 一層很薄濕的NFC層,重復兩次13Cs γ射線輻射照射和過濾過程,形成NFC層雙層結構,將該 雙層結構使用吸濕紙吸去其多于水分,使水分含量保持在5%~6%之間;最后,將上述NFC 雙層紙放置到壓榨機中以500~4000Pa的壓力對透明紙進行壓榨干燥。
[0059] 經過上述步驟的系列處理加工,制成了 一種具有抗菌性能的透明紙。采用Lambda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并參照國際標準對通過本發(fā)明的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備而成的透明 紙進行光透射率和抗菌性能的對比分析,經過分析發(fā)現,本實施制備的透明紙光透射率為 80%,且表現出對優(yōu)異的抗菌性能。
[0060] 優(yōu)選地,步驟S1中的各個反應溫度為23°C ;0.5% %漿濃TEMPO氧化漿的pH值為8。
[0061] 優(yōu)選地,步驟S3中,在布氏漏斗放置的濾紙的直徑為70mm,濾紙的數量為2張,在濾 紙上還放置有1張直徑為90mm,孔徑為0.65微米的PVDF濾膜。
[0062] 實驗測試:
[0063] (1)抗菌性能測試:采用吸光度法,檢測透明紙對大腸桿菌和霉菌的抑菌效果。結 果如表1和表2所不。
[0064] 表1透明紙對大腸桿菌的抑菌的吸光度值
[0066] 試驗表明,添加了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使用13Cs γ射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 行輻射照射后制成的透明紙,具有優(yōu)異的抗大腸桿菌性能,在經過480h試驗后,其抑菌的效 果和開始的lh沒有明顯差別。
[0067] 采用吸光度法,檢測透明紙對霉菌的抑菌效果。結果如表2所示。
[0068] 表2透明紙對霉菌的抑菌的吸光度值
[0070]試驗表明,添加了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使用13Cs γ射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 行輻射照射后制成的透明紙,具有優(yōu)異的抗霉菌性能,在經過480h試驗后,其抑菌的效果和 開始的lh沒有明顯差別。
[0071] (2)光吸收效率的測試
[0072] 將透明紙粘貼于玻璃基底上,通過光學檢測平臺測定其光吸收效率。將入射光與 透明紙表面垂直的角度設定為90°,將從透射光的強度達到最高強度的5%時開始計算散 射角度。將一束直徑為〇. 5cm,波長為500nm的紅色激光照射透明紙,激光通過透明紙后,于 背景中形成了直徑為26cm的光圈。將上述光線垂直照射于粘貼有透明紙的玻璃基底上,其 對光線吸收率達到80 %。
[0073] (3)拉伸強度測試
[0074]通過拉伸壓縮試驗,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備而成的透明紙具有很好的拉伸 強度(60MPa)和優(yōu)異的延展性能(延伸率為45%),是相關技術中常用的普通再生纖維素膜 的12倍。
[0075]實驗結果表明:該透明紙具有優(yōu)異的抗菌性能、良好的透光率和有益的拉伸性能, 采用該透明紙制成的發(fā)光二極管的透光率大為增強。
[0076]應用場景3
[0077] 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如 圖1所示,包括基底1和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3;所述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3設置于基底1上;所述基底1 采用導電玻璃和透明紙2,所述透明紙2粘貼于所述導電玻璃上。
[0078] 本發(fā)明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結構設 置合理,從而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。
[0079]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中分布著納米氫化碳化硅顆粒。
[0080]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和所述導電玻璃的尺寸相匹配。
[0081 ] 優(yōu)選地,所述導電玻璃的長、寬和厚度分別為5cm、5cm和lcm。
[0082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的厚度為1~2mm,長2cm,寬4cm。
[0083] 優(yōu)選地,所述基底還可以采用不銹鋼和ΙΤ0玻璃為基底,不銹鋼和ΙΤ0玻璃基底的 大小完全相同,均為5cmX 3cmX0.5cm,使用丙酮原液超聲清洗30min,再使用電阻率為 18.25ΜΩ的超純水和90%的乙醇溶液混合后超聲清洗30min,使用氮氣吹干,置于防塵和吸 水的干燥器中備用。
[0084] 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透 明紙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。參照圖2,所述透明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:
[0085] S1,制備分散漿料溶液:在50mg漿料中添加200ml的蒸餾水,用高速攪拌機以8000 ~10000rpm/min的轉速下攪拌5min,得到分散衆(zhòng)料溶液;
[0086] S2,制備TEMPO氧化漿:用超純水分別溶解10mg氯化鈉和5mg TEMPO催化劑,倒入分 散漿料溶液中,在50~lOOOKPa負壓下攪拌2min得到混合漿料溶液;使用經過拉伸的滴管逐 滴滴加次氯酸鈉進入混合漿料溶液中反應30min;使用超純水清洗上述經過反應的混合漿 料溶液得到潔凈漿料,取2ml潔凈漿料用超純水配置0.5 %~2.0 %漿濃TEMPO氧化漿;將氧 化漿經過微射流機以3000psi的壓力做均質處理,得到凝膠狀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, 將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放在4~10°C的條件下貯藏;
[0087] S3,制備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:稱取5~7mg尿素和5~6m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入 93~95ml超純水中使用超聲分散30min,取碳納米管80.0 mg,加入上述溶液中超聲30min,取 出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,調節(jié)溫度至30~45°C,攪拌速度為5000~8000rpm/min,加入兩個 磁轉子,加入3~5mg氯化鈉,邊攪拌邊向其中加入AgCl溶液,反應lh得到碳納米管銀抗菌原 液;
[0088] S4,制備NFC分散體與木材纖維混合液:將步驟S1中制得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 體使用蒸餾水將其稀釋至〇. lwt%,然后放置在磁力攪拌器中以1000rpm/min速度攪拌 30min;將干度為15. Owt%漂白硫酸鹽針葉木漿加水稀釋至1 %,充分攪拌使絮聚的纖維充 分分散;將〇. lwt%NFC分散體與lwt%的木材纖維混合攪拌lOmin后備用;
[0089] S5,透明紙成型:取2ml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200ml凝膠狀納米纖維絲纖維素分 散體混合形成混合溶液,將上述混合液置于塑料袋中抽真空,在氮氣的保護下使用13Csy射 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行輻射,將經過輻射后的混合溶液倒入到布氏漏斗中過濾,形成 一層很薄濕的NFC層,重復兩次13Cs γ射線輻射照射和過濾過程,形成NFC層雙層結構,將該 雙層結構使用吸濕紙吸去其多于水分,使水分含量保持在5%~6%之間;最后,將上述NFC 雙層紙放置到壓榨機中以500~4000Pa的壓力對透明紙進行壓榨干燥。
[0090] 經過上述步驟的系列處理加工,制成了 一種具有抗菌性能的透明紙。采用Lambda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并參照國際標準對通過本發(fā)明的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備而成的透明 紙進行光透射率和抗菌性能的對比分析,經過分析發(fā)現,本實施制備的透明紙光透射率為 90%,且表現出對優(yōu)異的抗菌性能。
[0091 ] 優(yōu)選地,步驟S1中的各個反應溫度為24°C ; 1.0%漿濃TEMPO氧化漿的pH值為10。
[0092]優(yōu)選地,步驟S3中,在布氏漏斗放置的濾紙的直徑為80mm,濾紙的數量為2~3張, 在濾紙上還放置有1~2張直徑為90mm,孔徑為0.65微米的PVDF濾膜。
[0093] 實驗測試:
[0094] (1)抗菌性能測試:采用吸光度法,檢測透明紙對大腸桿菌和霉菌的抑菌效果。結 果如表1和表2所不。
[0095]表1透明紙對大腸桿菌的抑菌的吸光度值
[0097] 試驗表明,添加了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使用13Cs γ射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 行輻射照射后制成的透明紙,具有優(yōu)異的抗大腸桿菌性能,在經過480h試驗后,其抑菌的效 果和開始的lh沒有明顯差別。
[0098] 采用吸光度法,檢測透明紙對霉菌的抑菌效果。結果如表2所示。
[0099] 表2透明紙對霉菌的抑菌的吸光度值
[0101] 試驗表明,添加了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使用13Csy射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 行輻射照射后制成的透明紙,具有優(yōu)異的抗霉菌性能,在經過480h試驗后,其抑菌的效果和 開始的lh沒有明顯差別。
[0102] (2)光吸收效率的測試
[0103] 將透明紙粘貼于玻璃基底上,通過光學檢測平臺測定其光吸收效率。將入射光與 透明紙表面垂直的角度設定為90°,將從透射光的強度達到最高強度的5%時開始計算散 射角度。將一束直徑為〇. 5cm,波長為500nm的紅色激光照射透明紙,激光通過透明紙后,于 背景中形成了直徑為27cm的光圈。將上述光線垂直照射于粘貼有透明紙的玻璃基底上,其 對光線吸收率達到90 %。
[0104] (3)拉伸強度測試
[0105] 通過拉伸壓縮試驗,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備而成的透明紙具有很好的拉伸 強度(68MPa)和優(yōu)異的延展性能(延伸率為46%),是相關技術中常用的普通再生纖維素膜 的15倍。
[0106] 實驗結果表明:該透明紙具有優(yōu)異的抗菌性能、良好的透光率和有益的拉伸性能, 采用該透明紙制成的發(fā)光二極管的透光率大為增強。
[0107]應用場景4
[0108] 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如 圖1所示,包括基底1和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3;所述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3設置于基底1上;所述基底1 采用導電玻璃和透明紙2,所述透明紙2粘貼于所述導電玻璃上。
[0109] 本發(fā)明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結構設 置合理,從而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。
[0110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中分布著納米氫化碳化硅顆粒。
[0111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和所述導電玻璃的尺寸相匹配。
[0112] 優(yōu)選地,所述導電玻璃的長、寬和厚度分別為5cm、5cm和lcm。
[0113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的厚度為1~2mm,長2cm,寬4cm。
[0114] 優(yōu)選地,所述基底還可以采用不銹鋼和ΙΤ0玻璃為基底,不銹鋼和ΙΤ0玻璃基底的 大小完全相同,均為5cmX 3cmX0.5cm,使用丙酮原液超聲清洗30min,再使用電阻率為 18.25ΜΩ的超純水和90%的乙醇溶液混合后超聲清洗30min,使用氮氣吹干,置于防塵和吸 水的干燥器中備用。
[0115] 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透 明紙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。參照圖2,所述透明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:
[0116] S1,制備分散漿料溶液:在50mg漿料中添加200ml的蒸餾水,用高速攪拌機以8000 ~10000rpm/min的轉速下攪拌5min,得到分散衆(zhòng)料溶液;
[0117] S2,制備TEMPO氧化漿:用超純水分別溶解10mg氯化鈉和5mg TEMPO催化劑,倒入分 散漿料溶液中,在50~lOOOKPa負壓下攪拌2min得到混合漿料溶液;使用經過拉伸的滴管逐 滴滴加次氯酸鈉進入混合漿料溶液中反應30min;使用超純水清洗上述經過反應的混合漿 料溶液得到潔凈漿料,取2ml潔凈漿料用超純水配置0.5 %~2.0 %漿濃TEMPO氧化漿;將氧 化漿經過微射流機以3000psi的壓力做均質處理,得到凝膠狀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, 將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放在4~10°C的條件下貯藏;
[0118] S3,制備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:稱取5~7mg尿素和5~6m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入 93~95ml超純水中使用超聲分散30min,取碳納米管80.0 mg,加入上述溶液中超聲30min,取 出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,調節(jié)溫度至30~45°C,攪拌速度為5000~8000rpm/min,加入兩個 磁轉子,加入3~5mg氯化鈉,邊攪拌邊向其中加入AgCl溶液,反應lh得到碳納米管銀抗菌原 液;
[0119] S4,制備NFC分散體與木材纖維混合液:將步驟S1中制得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 體使用蒸餾水將其稀釋至〇. lwt%,然后放置在磁力攪拌器中以1000rpm/min速度攪拌 30min;將干度為15. Owt%漂白硫酸鹽針葉木漿加水稀釋至1 %,充分攪拌使絮聚的纖維充 分分散;將〇. lwt%NFC分散體與lwt%的木材纖維混合攪拌10min后備用;
[0120] S5,透明紙成型:取2ml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200ml凝膠狀納米纖維絲纖維素分 散體混合形成混合溶液,將上述混合液置于塑料袋中抽真空,在氮氣的保護下使用13Csy射 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行輻射,將經過輻射后的混合溶液倒入到布氏漏斗中過濾,形成 一層很薄濕的NFC層,重復兩次13Cs γ射線輻射照射和過濾過程,形成NFC層雙層結構,將該 雙層結構使用吸濕紙吸去其多于水分,使水分含量保持在5%~6%之間;最后,將上述NFC 雙層紙放置到壓榨機中以500~4000Pa的壓力對透明紙進行壓榨干燥。
[0121 ] 經過上述步驟的系列處理加工,制成了 一種具有抗菌性能的透明紙。采用Lambda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并參照國際標準對通過本發(fā)明的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備而成的透明 紙進行光透射率和抗菌性能的對比分析,經過分析發(fā)現,本實施制備的透明紙光透射率為 92%,且表現出對優(yōu)異的抗菌性能。
[0122] 優(yōu)選地,步驟S1中的各個反應溫度為25°C ; 1.5%漿濃TEMPO氧化漿的pH值為12。
[0123] 優(yōu)選地,步驟S3中,在布氏漏斗放置的濾紙的直徑為85mm,濾紙的數量為2~3張, 在濾紙上還放置有1~2張直徑為90mm,孔徑為0.65微米的PVDF濾膜。
[0124] 實驗測試:
[0125] (1)抗菌性能測試:采用吸光度法,檢測透明紙對大腸桿菌和霉菌的抑菌效果。結 果如表1和表2所不。
[0126] 表1透明紙對大腸桿菌的抑菌的吸光度值
[0128]試驗表明,添加了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使用13Cs γ射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 行輻射照射后制成的透明紙,具有優(yōu)異的抗大腸桿菌性能,在經過480h試驗后,其抑菌的效 果和開始的lh沒有明顯差別。
[0129] 采用吸光度法,檢測透明紙對霉菌的抑菌效果。結果如表2所示。
[0130] 表2透明紙對霉菌的抑菌的吸光度值
[0132] 試驗表明,添加了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使用13Cs γ射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 行輻射照射后制成的透明紙,具有優(yōu)異的抗霉菌性能,在經過480h試驗后,其抑菌的效果和 開始的lh沒有明顯差別。
[0133] (2)光吸收效率的測試
[0134] 將透明紙粘貼于玻璃基底上,通過光學檢測平臺測定其光吸收效率。將入射光與 透明紙表面垂直的角度設定為90°,將從透射光的強度達到最高強度的5%時開始計算散 射角度。將一束直徑為〇. 5cm,波長為500nm的紅色激光照射透明紙,激光通過透明紙后,于 背景中形成了直徑為25.6cm的光圈。將上述光線垂直照射于粘貼有透明紙的玻璃基底上, 其對光線吸收率達到92 %。
[0135] (3)拉伸強度測試
[0136] 通過拉伸壓縮試驗,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備而成的透明紙具有很好的拉伸 強度(70MPa)和優(yōu)異的延展性能(延伸率為48%),是相關技術中常用的普通再生纖維素膜 的15倍。
[0137] 實驗結果表明:該透明紙具有優(yōu)異的抗菌性能、良好的透光率和有益的拉伸性能, 采用該透明紙制成的發(fā)光二極管的透光率大為增強。
[0138] 應用場景5
[0139] 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如 圖1所示,包括基底1和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3;所述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3設置于基底1上;所述基底1 采用導電玻璃和透明紙2,所述透明紙2粘貼于所述導電玻璃上。
[0140] 本發(fā)明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結構設 置合理,從而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。
[0141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中分布著納米氫化碳化硅顆粒。
[0142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和所述導電玻璃的尺寸相匹配。
[0143] 優(yōu)選地,所述導電玻璃的長、寬和厚度分別為5cm、5cm和lcm。
[0144] 優(yōu)選地,所述透明紙2的厚度為1~2mm,長2cm,寬4cm。
[0145] 優(yōu)選地,所述基底還可以采用不銹鋼和ΙΤ0玻璃為基底,不銹鋼和ΙΤ0玻璃基底的 大小完全相同,均為5cmX 3cmX0.5cm,使用丙酮原液超聲清洗30min,再使用電阻率為 18.25ΜΩ的超純水和90%的乙醇溶液混合后超聲清洗30min,使用氮氣吹干,置于防塵和吸 水的干燥器中備用。
[0146] 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的透 明紙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。參照圖2,所述透明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:
[0147] S1,制備分散漿料溶液:在50mg漿料中添加200ml的蒸餾水,用高速攪拌機以8000 ~10000rpm/min的轉速下攪拌5min,得到分散衆(zhòng)料溶液;
[0148] S2,制備TEMPO氧化漿:用超純水分別溶解10mg氯化鈉和5mg TEMPO催化劑,倒入分 散漿料溶液中,在50~lOOOKPa負壓下攪拌2min得到混合漿料溶液;使用經過拉伸的滴管逐 滴滴加次氯酸鈉進入混合漿料溶液中反應30min;使用超純水清洗上述經過反應的混合漿 料溶液得到潔凈漿料,取2ml潔凈漿料用超純水配置0.5 %~2.0 %漿濃TEMPO氧化漿;將氧 化漿經過微射流機以3000psi的壓力做均質處理,得到凝膠狀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, 將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放在4~10°C的條件下貯藏;
[0149] S3,制備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:稱取5~7mg尿素和5~6m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入 93~95ml超純水中使用超聲分散30min,取碳納米管80.0 mg,加入上述溶液中超聲30min,取 出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,調節(jié)溫度至30~45°C,攪拌速度為5000~8000rpm/min,加入兩個 磁轉子,加入3~5mg氯化鈉,邊攪拌邊向其中加入AgCl溶液,反應lh得到碳納米管銀抗菌原 液;
[0150] S4,制備NFC分散體與木材纖維混合液:將步驟S1中制得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 體使用蒸餾水將其稀釋至〇. lwt%,然后放置在磁力攪拌器中以1000rpm/min速度攪拌 30min;將干度為15. Owt%漂白硫酸鹽針葉木漿加水稀釋至1 %,充分攪拌使絮聚的纖維充 分分散;將〇. lwt%NFC分散體與lwt%的木材纖維混合攪拌10min后備用;
[0151] S5,透明紙成型:取2ml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200ml凝膠狀納米纖維絲纖維素分 散體混合形成混合溶液,將上述混合液置于塑料袋中抽真空,在氮氣的保護下使用 13Csy射 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行輻射,將經過輻射后的混合溶液倒入到布氏漏斗中過濾,形成 一層很薄濕的NFC層,重復兩次 13Cs γ射線輻射照射和過濾過程,形成NFC層雙層結構,將該 雙層結構使用吸濕紙吸去其多于水分,使水分含量保持在5%~6%之間;最后,將上述NFC 雙層紙放置到壓榨機中以500~4000Pa的壓力對透明紙進行壓榨干燥。
[0?52] 經過上述步驟的系列處理加工,制成了 一種具有抗菌性能的透明紙。采用Lambda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并參照國際標準對通過本發(fā)明的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備而成的透明 紙進行光透射率和抗菌性能的對比分析,經過分析發(fā)現,本實施制備的透明紙光透射率為 97.65%,且表現出對優(yōu)異的抗菌性能。
[0153] 優(yōu)選地,步驟S1中的各個反應溫度為27°C ; 2.0%漿濃TEMPO氧化漿的pH值為15。
[0154] 優(yōu)選地,步驟S3中,在布氏漏斗放置的濾紙的直徑為90mm,濾紙的數量為3張,在濾 紙上還放置有2張直徑為90mm,孔徑為0.65微米的PVDF濾膜。
[0155] 實驗測試:
[0156] (1)抗菌性能測試:采用吸光度法,檢測透明紙對大腸桿菌和霉菌的抑菌效果。結 果如表1和表2所不。
[0157] 表1透明紙對大腸桿菌的抑菌的吸光度值
[0159] 試驗表明,添加了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使用13Cs γ射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 行輻射照射后制成的透明紙,具有優(yōu)異的抗大腸桿菌性能,在經過480h試驗后,其抑菌的效 果和開始的lh沒有明顯差別。
[0160] 采用吸光度法,檢測透明紙對霉菌的抑菌效果。結果如表2所示。
[0161] 表2透明紙對霉菌的抑菌的吸光度值
[0163] 試驗表明,添加了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使用13Cs γ射線輻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 行輻射照射后制成的透明紙,具有優(yōu)異的抗霉菌性能,在經過480h試驗后,其抑菌的效果和 開始的lh沒有明顯差別。
[0164] (2)光吸收效率的測試
[0165] 將透明紙粘貼于玻璃基底上,通過光學檢測平臺測定其光吸收效率。將入射光與 透明紙表面垂直的角度設定為90°,將從透射光的強度達到最高強度的5%時開始計算散射 角度。將一束直徑為〇.5cm,波長為500nm的紅色激光照射透明紙,激光通過透明紙后,于背 景中形成了直徑為29cm的光圈。將上述光線垂直照射于粘貼有透明紙的玻璃基底上,其對 光線吸收率達到97.65 %。
[0166] (3)拉伸強度測試
[0167] 通過拉伸壓縮試驗,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備而成的透明紙具有很好的拉伸 強度(72MPa)和優(yōu)異的延展性能(延伸率為50%),是相關技術中常用的普通再生纖維素膜 的18倍。
[0168] 實驗結果表明:該透明紙具有優(yōu)異的抗菌性能、良好的透光率和有益的拉伸性能, 采用該透明紙制成的發(fā)光二極管的透光率大為增強。
[0169]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,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(fā)明的技術方案,而非對本發(fā)明保 護范圍的限制,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(fā)明作了詳細地說明,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 當理解,可以對本發(fā)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,而不脫離本發(fā)明技術方案的實 質和范圍。
【主權項】
1. 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其特征在于,包括基底和發(fā)光二極管晶 粒;所述發(fā)光二極管晶粒設置于基底上;所述基底采用導電玻璃和透明紙,所述透明紙粘貼 于所述導電玻璃上。2.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其特征在于,所述 透明紙中分布著納米氫化碳化硅顆粒。3.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其特征在于,所述 透明紙和所述導電玻璃的尺寸相匹配。4.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其特征在于,所述 導電玻璃的長、寬和厚度分別為5cm、5cm和lcm,所述透明紙的厚度為1~2mm,長2cm,寬4cm〇5.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其特征在于,所述 基底的預處理采用以下方法:不銹鋼和ITO玻璃基底的大小完全相同,均為5cmX 3cmX 0.5cm,使用丙酮原液超聲清洗30min,再使用電阻率為18.25M Ω的超純水和90%的乙醇溶 液混合后超聲清洗30min,使用氮氣吹干,置于防塵和吸水的干燥器中。6.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其特征在于,所述 透明紙通過以下步驟制備而成: S1,制備分散漿料溶液:在50mg漿料中添加200ml的蒸餾水,用高速攪拌機以8000~ 10000rpm/min的轉速下攪拌5min,得到分散衆(zhòng)料溶液; S2,制備TEMPO氧化漿:用超純水分別溶解10mg氯化鈉和5mg TEMPO催化劑,倒入分散漿 料溶液中,在50~lOOOKPa負壓下攪拌2min得到混合漿料溶液;使用經過拉伸的滴管逐滴滴 加次氯酸鈉進入混合衆(zhòng)料溶液中反應30min;使用超純水清洗上述經過反應的混合楽;料溶 液得到潔凈漿料,取2ml潔凈漿料用超純水配置0.5 %~2.0 %漿濃TEMPO氧化漿;將氧化漿 經過微射流機以3000psi的壓力做均質處理,得到凝膠狀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,將納 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放在4~10°C的條件下貯藏; S3,制備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:稱取5~7mg尿素和5~6m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入93~ 95ml超純水中使用超聲分散30min,取碳納米管80.0 mg,加入上述溶液中超聲30min,取出后 置于磁力攪拌器上,調節(jié)溫度至30~45°C,攪拌速度為5000~8000rpm/min,加入兩個磁轉 子,加入3~5mg氯化鈉,邊攪拌邊向其中加入AgCl溶液,反應lh得到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; S4,制備NFC分散體與木材纖維混合液:將步驟S1中制得的納米纖絲化纖維素分散體使 用蒸餾水將其稀釋至〇. lwt%,然后放置在磁力攪拌器中以1000rpm/min速度攪拌30min;將 干度為15.Owt%漂白硫酸鹽針葉木漿加水稀釋至1%,充分攪拌使絮聚的纖維充分分散;將 0. lwt%NFC分散體與lwt%的木材纖維混合攪拌10min后備用; S5,透明紙成型:取2ml碳納米管銀抗菌原液和200ml凝膠狀納米纖維絲纖維素分散體 混合形成混合溶液,將上述混合液置于塑料袋中抽真空,在氮氣的保護下使用13Csy射線輻 射源對上述混合液進行輻射,將經過輻射后的混合溶液倒入到布氏漏斗中過濾,形成一層 很薄濕的NFC層,重復兩次 13Cs γ射線輻射照射和過濾過程,形成NFC層雙層結構,將該雙層 結構使用吸濕紙吸去其多于水分,使水分含量保持在5%~6%之間;最后,將上述NFC雙層 紙放置到壓榨機中以500~4000Pa的壓力對透明紙進行壓榨干燥。7.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電子器件領域的新型發(fā)光二極管,其特征在于,步驟 S1中的各個反應溫度為23~27°C ;0.5%~2.0%漿濃TEMPO氧化漿的pH值為8~15。
【文檔編號】H01L25/075GK106024771SQ201610616319
【公開日】2016年10月12日
【申請日】2016年7月30日
【發(fā)明人】不公告發(fā)明人
【申請人】楊超坤